多琳小说

多琳小说>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> 第48章 细说四川方言“颗颗”,最后一个义项的本字几乎都不会写(第1页)

第48章 细说四川方言“颗颗”,最后一个义项的本字几乎都不会写(第1页)

颗,普通话读作颗(kē),本义指小头,引申指颗粒状物。

四川方言发音颗(kǒ,上声,音同川话“可”)。

颗: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苦果切,科上声。

可以看到,四川话发音为上声,是因为保留了古汉语发音,是对古汉语发音的珍贵传承。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,也展示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四川话爱用叠音词,通常叠音为“颗颗”。

四川方言中,【颗颗】的常用词义如下:

一、指颗粒状的东西,名词。

发音kǒkó(叠音变调,音同川话“可壳”)

如:豌豆颗颗、包谷颗颗、颗颗酥、颗颗药。

例句:1、颗颗药要硙烂成面面药,才好喂给奶娃ㄦ。

2、把莴笋切成颗颗,炒宫保鸡丁。

3、老姜调味,通常切成片片或颗颗。颗颗状的老姜,简称姜颗颗。

二、指每一颗,量词。

kǒkǒ(量词不变调,音同川话“可可”)

例句:这瓜子,颗颗都脆。

三、皮肤上长的痤疮、疥疮、疖子、疽痈等颗粒状物,名词。

发音kǒkó(叠音变调,音同川话“可壳”)

本字为“??”,俗写成“颗颗”,长在脸上、四肢或者身上等处的痤疮、疥疮、疖子、疽痈等颗粒状物的泛称。

1.痤疮:可能是感染或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引起。

2.疥疮:通常是受到螨虫在人体表皮层内寄生引起。

3.疖子: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,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,好发于头面部、颈部和臀部。

4.痈疽:恶疮。

四川话也说“籽籽”,一般指皮肤上面的小颗粒、小疙瘩,不指较大的疮。

“颗”字是没有以上词义的,所以下面我们认识一下“?”字。

?,普通话音guō。

《玉篇》:“?,疮也。”《集韵·戈韵》:“?,疮也。”

?:【广韵】【集韵】古禾切,音戈。又【集韵】苦禾切,音科。义同。或作瘑。

四川话同样保留古音的发音,即?kǒ。

第三条词义的“颗颗”就是“??”,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点,了解一下。考虑到实际习惯,下文仍用“颗颗”。

前面简单介绍了痤疮、疥疮、疖子、疽痈等的区别,但是除了专业人士,普通人是分辨不出来的。大点的疽痈等,俗称“疮”;小点的痤疮、疥疮、疖子、湿疹等,或者蚊虫叮咬起的小疙瘩,四川话日常都叫“颗颗”或“籽籽”。

诸如:

身上长了些颗颗。

脸上有颗颗。

常说的青春痘,俗话称“骚颗颗”。

屁股上长痤疮,俗称“沟子长颗颗”。

遭虫咬了,起了好多颗颗。

本地有个姓黄的医生,看皮肤病很出名,得绰号“黄颗颗”。

以上就是有关于四川话“颗颗”一词在四川话中的主要词义。如果你的家乡有着与众不同的用法,也恳请您不吝赐教,在下方留言区留言,笔者将感激不尽!期待着各位朋友们的精彩分享~

喜欢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请大家收藏:()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哟!疯批帝王靠听我心声夺回气运  综:从墨兰开始的穿越之旅  孩子,买挂吗?高武速通外挂!  NBA:从神级签到系统开始无敌  龙与帝王:化作真龙降临历史之中  四姑娘的复仇计划  偏轨沉沦  凤灵现!帝女临!倾世公主太妖孽  买不起手办就造出了钢铁侠这件事  恶毒女配被大佬们团宠后野翻了  末世曙光:重建文明之路  修行从不靠背景  哥!你欺负的那女孩是你老婆  剑影侠踪之武林穿越  末世天灾:重生带着全家囤物资  团宠小师妹制霸娱乐圈  三国重生廖化助刘备兴复汉室  嬿婉进忠误闯甄嬛传  贵妃千娇百媚,只求权势富贵  家族之我在大衍山脉捡到储物戒!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